| 杀青是什么意思? |
| 发布时间:2025-10-28| 浏览次数:5 |
![]() 2025年春季,当某部备受期待的古装剧官方微博发布"全组杀青大吉"的合影时,这条话题在两小时内冲上热搜前三。评论区里既有粉丝的欢呼,也有路人好奇的追问:"杀青到底是什么意思?为什么拍完戏要叫杀青?"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业术语,其实承载着跨越千年的文化密码。 从竹简到片场:杀青的历史嬗变 在造纸术尚未普及的先秦时期,"杀青"最初指制作竹简的关键工序。工匠需要将新采的青色竹板火烤烘干,既去除水分防止虫蛀,又便于墨迹附着。这个过程被称为"杀青",寓意着竹简从原始材料转变为可书写载体的蜕变。东汉学者刘向在《别录》中明确记载:"杀青者,直治竹作简书之耳。新竹有汁,善朽蠹,凡作简者,皆于火上炙干之。" 随着时代演进,这个术语在唐宋时期逐渐引申为文稿定稿。当文人墨客将作品刻版印刷前,校订的定本被称为"杀青本",象征着创作过程的终结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5年初故宫博物院举办的"古籍修复成果展"中,明代《永乐大典》副本的修复笔记里就多次出现"某卷已杀青"的记录,让现代观众直观感受到这个词汇在文化传承中的生命力。 影视工业的仪式感:当代杀青的多元场景 在当代影视制作中,杀青特指拍摄阶段全部完成的重要节点。这个时刻往往伴随着极具仪式感的场景:导演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鲜花,主演们互相拥抱道别,场务推出生日蛋糕般的杀青蛋糕,整个剧组在一场戏的布景前拍摄大合影。2025年Netflix纪录片《幕后中国》第三季曾记录某科幻剧组杀青时,特意将镜头安排在凌晨日出时分,当导演喊出"全组杀青"的瞬间,全体人员面向朝阳鼓掌,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恰好诠释了杀青承载的阶段性终结与新生。 不过杀青并不等同于作品完成。在影视工业流程中,杀青后通常还有长达数月的后期制作,包括剪辑、配音、特效、调色等环节。2025年春节档某喜剧电影的宣传花絮里,导演特别解释道:"今天我们说的杀青,更准确应该叫'前期拍摄杀青'。"这种专业区分在流媒体时代愈发重要,尤其在系列作品制作中,比如某热门IP在2025年采用"分段杀青"模式,A组完成主演戏份后先行杀青,B组继续拍摄特效场景,这种工业化操作重新定义了传统杀青的概念边界。 文化符号的当代演绎:杀青的隐喻与延伸 这个古老术语正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生。当2025年某知名游戏公司宣布某款研发五年的开放世界游戏"正式杀青"时,这个跨界用词引发玩家热议。在自媒体领域,视频博主们习惯用"本期视频杀青"作为片尾口号,知识付费平台则将课程录制完成称为"内容杀青"。这些泛化应用延续了核心语义——某个创造性劳动阶段的圆满落幕。 更值得关注的是杀青蕴含的集体情感价值。2025年某职场观察类综艺跟踪记录了广告公司的比稿项目,当团队完成提案后,组长突然宣布"项目杀青",并拿出准备好的庆功茶点。这个场景在社交媒体引发强烈共鸣,许多网友表示要将"杀青文化"引入日常生活,用仪式感标记重要努力的终点。从青竹到镜头,从书院到片场,杀青这个词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仍被广泛使用,正因为它精准捕捉了人类对"完成"这件事永恒的情感需求。 问题1:为什么影视剧拍完不直接叫完工而要用杀青这个词? 问题2:除了影视行业,现在还有哪些领域会使用杀青这个概念? |
| 上一篇:龙井茶属于什么茶? |
| 下一篇:白毫银针属于什么茶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