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杀青什么意思? |
| 发布时间:2025-10-28| 浏览次数:13 |
![]() 2025年初,当红演员李辰在社交媒体发布"《逆光而行》正式杀青"的动态时,评论区瞬间涌入数万条祝福,却也夹杂着大量"杀青是剧组盒饭加鸡腿吗?""为什么要用'杀'这么可怕的字眼"的疑问。这个在影视行业司空见惯的术语,对普通观众而言仍笼罩着层层迷雾。 从竹简到片场:杀青的千年蜕变 若要追溯杀青的起源,需将时光倒回公元前。在造纸术尚未问世的年代,人们将文字刻写在竹简上。刚砍下的青竹含有水分,不仅不易着墨,还容易滋生蛀虫。工匠们会将竹片用火慢慢炙烤,既去除水分又杀死虫卵,这个过程被称为"杀青"。东汉学者应劭在《风俗通义》中记载:"杀青者,直治竹作简书之耳。新竹有汁,善朽蠹。凡作简者,皆于火上炙干之。" 随着宋代活字印刷术的普及,杀青的含义开始向"定稿"演变。2025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的"古籍修复特展"中,明代《永乐大典》的副本说明牌特别标注"此卷为杀青本",指的就是最终定稿版本。这种语义的流转颇为精妙——从物理层面的加工工序,升华为知识生产的完成仪式。当影视行业在二十世纪初诞生时,创作者们借用了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词汇,来命名拍摄阶段的终结。 现代剧组的杀青仪式:不止是关机那么简单 2025年热播剧《云端之上》的杀青现场,导演带领全组人员举行了长达三小时的庆祝仪式。从上午十点一场戏的"咔"声落下,到下午一点全体合影时喷洒的香槟,每个环节都承载着特殊意义。剧组特意保留了主角使用的道具钢笔,将其封存在特制木匣中,这是当代影视工业对传统文化"封笔"礼的致敬。 在影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好莱坞,杀青(Wrap)同样具有标准化流程。据2025年北美导演工会发布的行业白皮书显示,正规剧组的杀青必须完成七项核心程序:最终场记板归档、演员合同终止确认、设备清点交接、临时场景拆除备案、数字母带初次备份、保密协议续签、以及最重要的——杀青派对。这些程序确保艺术创作向后期制作的无缝过渡,也标志着数百人团队历时数月甚至数年的共同奋斗画上阶段性句号。 为什么杀青值得庆祝?揭秘影视制作的暗黑时刻 2025年春季,某古装剧因资金链断裂导致拍摄中断的新闻登上热搜,让大众突然意识到——能够顺利杀青本身就是种幸运。在横店影视基地的调研数据显示,2024年备案的电视剧项目中,有17.3%未能完成拍摄。暴雨冲毁外景、主演突发伤病、投资方撤资、甚至无人机航拍事故,都可能让数百万投资打水漂。 影视制作就像在雷区行走的精密机械。2025年获奖纪录片《幕后》揭露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:平均每部电视剧要应对23次天气突变、解决23次设备故障、处理15次人员变动。当剧组终于抵达杀青的彼岸,意味着他们成功规避了所有潜在风险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个杀青现场都充满劫后余生的狂喜——演员们扔掉剧本,摄影师亲吻镜头,场务人员在空荡的片场奔跑呐喊,这些看似夸张的举动,都是对压力释放的最真实写照。 问题1:除了影视行业,其他领域也用"杀青"这个词吗? 问题2:杀青后剧组人员就解散了吗? |
| 上一篇:普洱茶究竟有什么神奇功效与作用? |
| 下一篇:胎菊泡水喝有什么功效? |